近日在线股票配资排名,社交媒体上传出一组新照片,展示了055型万吨级驱逐舰第二批次一号舰,也就是第九艘055大驱“东莞”舰(舷号109),正在某海域进行试航。作为备受瞩目的新批次首舰,“东莞”舰一直牵动着军迷们的关注。通过试航画面来看,舰体的改进幅度相对较小,并未如外界曾经猜测的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升级,例如换装电磁炮、激光武器,甚至引入核动力系统等。这一改动表现了中国海军“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
有分析认为,“东莞”舰在试航完成后将交付给南部战区海军,而整个第二批次的055型驱逐舰,计划建造数量仍然是8艘。早在第二批次055型驱逐舰开建之时,外界便对此寄予了极高期望,猜测该舰将配备先进的电磁炮和大功率激光武器,甚至有人认为,舰艇可能会装备全电综合推进系统,或提升反弹道导弹、反舰与对陆打击能力,甚至还有关于将其改为核动力的猜测。 然而,从“东莞”舰的实际情况来看,改进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的优化。首先,舰桥的正面舷窗尺寸有所增大,数量由15扇减少至11扇,并按正面7扇、两侧4扇的方式重新布置,这样的设计大大提升了指挥官的视野范围。其次,主机烟囱风帽的设计延续了“大连”舰到“咸阳”舰(舷号105至108)的风格,在烟囱前部增加了一座向后倾斜的风帽,以更好地提高舰艇的排烟效果。最后,舰上的卫星通信天线周围新增了“舷墙”,进一步提升了舰体的防护能力。除了这些调整外,舰体的其他部分变化不大。显然,中国海军选择了在前8艘舰艇的使用经验基础上,通过细微的改进来提升性能和战斗力,而非进行大幅度的技术革新。 除“东莞”舰外,第二批次其他055大驱的建设进展同样值得关注。第二批次的2号舰,也就是总第10号055大驱“泉州”舰,已于2023年12月在大连某造船厂完成舰体合拢,并迅速进入舰载武器的安装阶段。预计到2024年3月,“泉州”舰将正式下水,并在试航阶段与“东莞”舰共同加入海军作战序列。2024年9月,第二批次的3号舰(总第11艘)“保定”舰也已在上海某造船厂下水,同时同批次的4号舰(总第12艘)正在大连造船厂加紧施工,5号舰(总第13艘)在上海某造船厂的建造进度也在稳步推进。而6号舰(总第14艘)的舰体分段已现身大连某造船厂的船坞,整个批次的建造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外界对技术升级的期待中,全电综合推进系统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比电磁炮和激光武器的讨论还要热烈。然而,是否会在“东莞”舰上采用这一新系统,仍然是个未知数。根据公开资料,目前055型大驱仍采用全燃联合动力(COGAG)系统,最大航速超过30节,这一系统由多台燃气轮机组成,适应舰艇对高航速的需求。该系统通过不同数量的燃气轮机并联工作,确保在不同航速下实现高效运转。具体到055型驱逐舰,该舰搭载4台国产GT25000大功率燃气轮机,这4台燃气轮机两两并联,分别驱动主轴和螺旋桨。在高速航行时,4台燃气轮机同时运转,而低速航行时则会启用1至2台,保证动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与此相比,美国海军的伯克级驱逐舰后期型,尽管搭载了4台LM2500-30燃气轮机,总功率仅为7.8万千瓦,但仍能使舰体以超过30节的速度航行,这一对比可以看出,055型大驱的动力系统具有相当强的储备能力。其最高航速预计能超过33节。 此外,055型大驱还装备了高效的柴油辅助发动机和综合配电站,能够高效管理舰上的能源分配,确保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的稳定运行。如此强大的动力基础,正是外界期待其未来能够搭载如电磁炮和激光武器等高功率武器的原因之一。 对军迷而言,新型装备的加入无疑是令人激动的,但从军工部门和海军的角度来看,第二批次055型驱逐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战斗力、可靠性和成本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稳步推进才是关键。历史经验表明,过度追求激进升级,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美国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便是一个警示,其过度的技术创新导致了多次可靠性问题,最终建造数量大幅缩水,战斗力也未能达到预期。 从“东莞”舰及第二批次055大驱的发展战略来看,中国海军显然在借鉴这些教训,通过渐进式的技术改进积累经验,为未来的更大幅度升级奠定基础。055大驱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更在于其能够持续为海军作战体系提供支撑,成为未来海上作战的重要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众诚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